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根据国务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完善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热情,实现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经研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学校高度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学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学校加强和改进体育教学工作,提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个人体育爱好有效结合,推动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开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构建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二、学校根据国家的规定,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的要求,学校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少于108课时的体育必修课;为三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学校保障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课时,每课时不少于45分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三、学校经常组织校内体育比赛,支持各二级学院、专业班级开展体育竞赛和体育交流活动。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竞赛覆盖面和参与度。
四、学校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活动按要求纳入教师工作量计算范畴,由公共教学部申报,教务处审核,保障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一致。
五、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7〕16号),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和参加政府部门主办的体育比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运动队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等计入工作量。
六、学校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17)要求,每年向受聘体育教师岗位、在职并完成规定教学课时量的专职体育教师(包括校内兼课教师)发放一套运动服装和一双运动鞋,原则上不高于每年每人600元标准,纳入公共教学部年度经费预算。
七、学校构建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学校按照实际组建不少于20个学生体育社团(学生体育俱乐部),采取鼓励和支持措施定期开展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特色。学校组建专项技能类的学生体育俱乐部,制定体育教师在课外辅导、组织竞赛活动和俱乐部指导老师中的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
八、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完善工作条件,每年按照要求组织对全体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增加“体质测试运动会(比赛)”,更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力争做到全员参与。学校以体质测试运动会(比赛)的形式组织全员体质测试(一个月),按照学校量化考核文件要求,每个教学班给予5课时工作量,作为测试人员的工作量。
九、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制度,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将体质健康状况、体育课成绩、参与体育活动等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十、学校每年组织教职工、学生体育运动会,教务处按照实际提供时间保障,后勤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工会负责组织教职工参与,有关费用按照学校批准的实施方案实施。
十一、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校级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入学考试、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大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招录力度。
校级高水平运动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比赛等获取名次的,参照学校现行的《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办法》给予运动员、教练员相应的奖励。
学校根据《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给予竞赛指导教师适当补助,由公共教学部提出意见报人事处审核。
十二、学校加强体育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学校建立“校园学生体育信息管理平台”,将学生课余健身情况、教学出勤情况、体质测试数据、参加各项体育赛事等情况,通过数据平台进行合理分析汇总,及时将运动信息推送给每一个学生。
学校加强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体育教学资源数据库”,实现与开放教育和老年教育的资源共享。
十三、学校在组织体育比赛时,统一为参赛运动员购买短期意外保险,在校园学生体育活动中支出。
十四、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体育场地专职管理人员,动员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更好保证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
十五、学校按照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体育教育教学和活动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